当前位置: > 山西信息港 > 旅游信息 >

乌什:全域旅游助力农牧民脱贫增收(2)

发布时间:2018-05-29 来源:未知 转至微博:

  色日克阿热勒村村民帕提古丽·苏来曼是一名家庭妇女,丈夫外出务工,她一人在家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而自从成为村里农家乐的“股东”后,她时常利用孩子上学期间到农家乐打工,一天能获得100元左右的收入。同时,帕提古丽·苏来曼和其他农户还根据农家乐的需要,将自己家里的土鸡蛋和自家种植的蔬菜卖给农家乐,不仅自己挣了钱,还为农家乐提供了纯正的农家食材。

  乌什县通过采取“旅游+扶贫”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为精准扶贫探索了新途径。这几年,仅此一项发展模式,就带动全县360户600余人实现了增收脱贫。

  依托旅游业就业促增收

  自从成为一名旅游从业者,乌什县阿克托海乡阿克托海村村民玉山江·依达从心底油然产生了一种自豪感。

  每天清晨到位于县城的燕泉河景区上班前,玉山江都要穿上白色的衬衣配深蓝的西装套装,黑色的皮鞋擦得锃亮。但这并不是玉山江的全部“行头”,他还要小心翼翼地佩戴好景区发放的上岗证和一枚印有“乌什旅游”四个字的圆形标牌。他说:“我现在干的是和旅游有关的工作,我必须要注重自己的形象,因为我代表的是我们景区和乌什县的形象。”

  玉山江家里有8亩地,种植小麦一年的收入也就几千元。今年3月30日,他经过近一个月的岗前培训,成了燕泉河景区的一名水面安全员,家里的地就交给妻子打理。“虽然第一个月才拿到1100元的工资,但以后工资会越来越高,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玉山江笑着说。

  “自从我在这儿工作后,村里人都很羡慕我的工作。”再妮古丽·买买提以前是在家务农的农村妇女,现在,她是燕泉河景区的一名观光电瓶车驾驶员。身份的转变,也使她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我必须好好工作,使家里早日脱贫。而且我为自己能干和旅游有关的工作感到自豪,这说明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受到外地人的喜欢。”

  今年,乌什县整合扶贫资金200万元,采购山地自行车、三人自行车、四人联排骑行自行车、单双人水上自行车、皮划艇、摩托艇、观光电瓶车等旅游设施,于今年3月31日乌什县第五届杏花节投入试运营。这些旅游设施的配备,需要人员操作和管理,乌什县首先考虑的是聘用贫困家庭的富余劳动力。

  玉山江和再妮古丽实现就业,是借助了该县今年成立的旅游合作社。

  今年,乌什县通过组织阿克托海乡、乌什镇贫困户成立了旅游合作社,目前已有22人通过旅游合作社的岗前培训,参与到了燕泉河景观带旅游服务工作中。同时,旅游合作社通过打造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的旅游配套服务村,实现100名贫困群众通过从事旅游配套产业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去年,乌什县整合旅游、安居富民、援疆项目等资金,共相继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对乌什县奥特贝希乡杏花村32套特色民居(其中贫困户6户)实施保护、新建,通过集中打造形成该县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旅游接待区,在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带动周边农牧民群众通过从事旅游接待服务工作拓宽收入渠道,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

  同时,乌什县积极动员各景区、酒店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吸纳当地大中专毕业生、适龄青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到项目公司、景区、酒店等不同岗位就业。截至目前,累计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2人,景区安保人员15人,景区保洁人员10人,酒店客房服务员15人,有效带动了周边贫困农牧民就业脱贫。

  “输血”加“造血”做大旅游+

  初夏的阿克苏地区,阳光炽热。而依山傍水的乌什县,空气中却裹挟着丝丝温润和凉意。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乌什县的气温要比阿克苏地区大部分县(市)略低,所以每到夏季乌什县就成了阿克苏市以及周边地区人们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乌什县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生态宜居,素有“丝路泉城”和“半城山色半城泉”之美誉。

关键词:

企业商讯